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4-14

弹指之间,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总会的带领下,在全国各民族推拿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推拿分会2022年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面对全国范围内反复无常的疫情,分会积极开创线上活动,在学术交流、学术研究、科普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功举办学术年会,在学术创新与引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全国推拿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下面就推拿分会2022年各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疫情防控工作

推拿分会积极响应国家及各省市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全国多处出现爆发性疫情,全国各地的推拿同仁积极投身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支援各地临床救治、后勤保障和核酸采集等工作。线下支援的同时,各地推拿人通过线上媒体平台科普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着力提升民众的防护意识,合力打好疫情阻击战,体现出推拿人的时代担当。

(二)科普宣传工作

推拿分会理事通过电视节目、网络平台、线下见面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扶贫义诊等社会服务工作,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广泛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年围绕科普“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季节流行病的预防”、“常见病的自我保健”等内容开展宣讲,累计宣讲90余场,惠及群众15余万名。房敏团队领衔的“中医传统功法防治常见病”荣获(康复科普类)一等奖。

(三)参加总会工作情况

分会在丛德毓会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总会各项工作,多次参与总会组织的会议及活动;组织分会成员积极申报学会的各类奖项及科研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总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科学研究及其他工作

2022年,分会理事围绕临床难点开展科研工作,累计立项科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获得经费488万元;出版《推拿手法学》、《小儿推拿学》、《孙德仁中医少儿推拿学》等教材及著作8部;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1项,省部级个人、集体荣誉称号及奖项40余次;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重点推广项目1项。包括会长丛德毓教授在内的6人获得省级名中医、省十大名中医等称号。

(五)学术交流工作

尽管2022年全国范围内疫情不断,学术交流受阻,但推拿分会团结一致,运筹帷幄,克服疫情压力,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多次为推拿人创造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机会。全年以推拿分会名义举办全国性学术年会1次,其他区域性、省级、地方性会议40余场,累计约12万人次参会。其他继续教育、研习班等学术培训和活动不胜枚举,其中,2022年学术年会将于2022年12月17日-18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会议主题为“传承推拿技术,推动交流发展”,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会议将通过“云端”同步直播,大会设置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邀请和征集了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家单位的56位专家开展会议发言交流。

二、2023年度工作计划

2023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将继续在总会指导下、在会长丛德毓教授带领下,同各民族推拿同仁一道,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内容,领会二十大精神,抓住疫情开放的时代契机,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继续以中医推拿学术继承与创新引领为工作重点,搭建国内国际中医推拿交流平台,着力提升推拿从业人员水准,加强推拿宣传推广,促进推拿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服务大众健康。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学组建设

根据总会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组建设,以学组为单位组织组内及组间学术交流活动,积极立项申报科研项目,提升科研素养,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尝试探索按照学组分工组织推拿年会。

(二)积极回馈社会

充分发挥推拿学科在科学普及方面的优势,积极利用各级媒介、自媒体等途径加强科普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公众认知度;利用多平台公众号,推送养生、保健和调理等健康知识的科普文章,促进民众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

引领学科发

充分借助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联合康复、针灸、骨伤、机械、工程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争取在智能康复领域,共同研制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开拓诊疗范围,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体系形成;加强院际、省际以及国际的联合攻关,为临床提供高级别的循证证据,开发新的技术方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全体理事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忘初心,以仁心仁术护佑生命,以至精至诚守护人民健康,在总会领导下,在各民族推拿同仁大力支持下为推拿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推动和引领推拿学术发展。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

                                  2022年12月14日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