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4-14

2022年即将接近尾声,在总会的领导下,风湿病分会继续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成员之间的协作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组工作在分会工作中的地位,鼓励学组参与学会科研、报奖活动,重视名民族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广泛开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鼓励分会成员积极参与抗疫、支边和科普等工作中去,发挥了风湿病分会力所能及的力量。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术交流

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学组组长、理事单位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为民族医药及中医药风湿病领域的学术交流创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阎小萍、陶庆文教授团队主办了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成立主题学术活动:风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实践,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发展历程、现状及今后可能的新方向。陶庆文教授团队举办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关却才让教授团队举办了“藏医药浴法保护传承暨藏医风湿病临床诊治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从事藏医药技术创新服务人员300余人。副会长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及李凤珍教授团队承办了“2022年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示范和推广国际培训班”,为越南、马来西亚、老挝等东盟国家的42名学员讲授壮医学基础及12项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李凤珍教授向东盟各国学员讲授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姜泉教授团队举办了全民健康学院广安门医院主题周风湿病专场、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论坛(春季峰会)等学术会议。刘维教授团队主办了2022年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学术年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风湿免疫病中医药诊疗学习班》等学术会议。苏励教授团队举办了2022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新进展学习班以及多场具有多学科融合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彭江云教授牵头成立了中国西南中医风湿病专科联盟并担任首届联盟主席,每月举办一次中国西南中医风湿病专科联盟论坛,邀请著名民族医、中西医专家进行了多场次的学术交流,为西南地区民族医药及中西医风湿病领域的学术推广、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陈平波教授团队与浙江医院创建了浙新骨外科学医疗技术协作平平台,新疆-浙江多名专家线上沟通交流临床诊疗心得。王振宇、于慧敏教授团队参与举办2022年骨关节炎国际论坛、东北三省风湿免疫病专科联盟、黑龙江省医学会第十七次风湿病学年会暨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年会。刘健教授团队参与举办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新安痹病博士论坛。马武开教授团队举办了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专委会学术年会,并成立了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专科联盟。冷文飞教授团队参加学术交流10余次,进行主题演讲及主持会议6次。邱明山教授领衔组建了“福建省免疫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专委会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中医风湿病学领域的业务交流活动,举办培训班,邀请省市专家讲课,对基层医师进行专科培训,扩大学科影响力。照日格图教授团队举办了新疆2022年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学习班。朱跃兰教授团队举办MDT交流会议7场,开展多个区级基层讲座(含继续教育项目)。

二、传承创新

风湿病分会重视中医、民族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和创新工作。阎小萍教授团队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阎小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开展传承工作。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室站现已建立包括北京市内多家三甲医院的分站在内的16家分站(其中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分站15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阎小萍传承工作室分站1家),涵盖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等五大地区,分站共有拜师徒弟22人,传承人员92位;另有3家分站建设中(宁夏固原市中医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工作室团队定期举办名老中医阎小萍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学习班,促进学术思想传承创新。

朱婉华教授团队举办了朱良春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暨第三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章朱学派学术思想传承研讨班暨第六届风湿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高级培训班、中华中华医药学会第二届“西学中”临床人才公益培训班——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痛风临床经验、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等多个传承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的交流活动。

彭江云教授团队举办国家级学习班1次:第四届滇南医学流派学术发展论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学习班暨2022年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共参会学员400余人。李凤珍教授团队继续开展“名中医八桂行”实践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传播名中医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举办了全国名中医黄汉儒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暨2022年区级继续教育项目风湿病壮医诊治进展与骆芡(骨关节炎)壮医诊疗方案培训班,扩大了壮医风湿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壮医适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姜泉教授团队举办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诊治强直性脊柱炎学术思想经验传承学习班》、《常见风湿病中西医诊治进展》等学术活动,邀请多名老中医讲授诊治风湿病的学术经验。娄玉钤教授团队主持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举办了“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专场会议”。

阎小萍教授、姜泉教授、娄玉钤教授、陶庆文教授、朱婉华教授、刘健教授、朱跃兰教授、王振宇教授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维教授、杨本扎西教授获批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邱明山教授、王建明教授入选“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

三、学组工作

风湿病分会按照总会要求,积极开展学组工作,风湿病分会目前共成立12个学组,所有学会理事均已进入各学组参加工作。各学组成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截止2022年12月,在已获立项的11个项目基础上,新增5个申请立项项目。

微信截图_20230414173939.png

大偻学组围绕学会科研立项项目,开展了中医、壮医诊治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专家共识制订工作。由大偻学组组长阎小萍教授联合青海省藏医院关却才让教授、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巴雅尔图教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玉腊波教授,申报并立项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优势病种诊疗专家共识-《强直性脊柱炎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目前正在按照计划书开展工作。

四、疫情防控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一大批风湿病分会成员以各种形式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国多家分会单位成员派出人员,参与了大规模核酸采样、隔离点防控、支援急诊、支援发热门诊等工作。上海疫情期间,曲环汝教授定点支援览海新冠定点医院;王骁教授支援上海新国博方舱工作。

五、义诊

风湿病分会秉承总会精神,积极组织中医和民族医专家走进基层医院,为广大基层群众带去高质量的中医和民族医特色医疗服务,提高地区、基层医院风湿病中医、民族医诊疗水平。

董秋梅教授团队举办了“三伏天送健康、避暑惠民义诊”为主题的中医药(蒙医药)走进社区公益活动,随后又赴呼和浩特市清水河进行了“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的下乡义诊及风湿病知识科普,为清水河县广大老百姓在精神和医药物资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地得到优质、方便、实惠的医疗服务。陈平波教授团队开展“消防知识润心田、健康义诊暖人心”活动,义诊团队联合眼一科前往机动专业支队驻地开展义诊活动,支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周淑娟教授团队到革命老区信阳林县等开展义诊6次,到阳城养生苑等为老人义诊,到贫困县内乡、潢川、固始义诊10次;到驻马店等基层医院进行疑难病会诊6次;在杞县宝丰等地方开展专题知识讲座6场;派出科室骨干到内乡县中医院精准扶贫。照日格图教授团队前往新疆和田、喀什、阿勒泰、阿克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多地区进行巡回医疗。通过宣讲、发放宣传资料,为贫困、危重患者上门义诊、送医送药等方式进行更加精准的服务于基层,多方面宣传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预防诊治,指导当地医疗单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技术骨干,协助建立中医特色治疗项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彭江云教授团队积极开展 “乡村振兴”“一带一路”进边疆县市学术交流、义诊活动。彭江云教授先后13次到保山市中医医院、罗平县中医医院、勐海县中医医院、师宗县中医医院、怒江州中医医院、镇雄县中医院等地县市级中医院进行宣传义诊、讲学、指导查房、健康扶贫、科普宣传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冷文飞教授团队多次组织专家下到基层为人民群众义诊。

六、对口帮扶工作

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积极带动和引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风湿病专科的发展,协助提升偏远地区风湿病诊疗水平,为当地风湿病患者带来高水平医疗服务,也带动了当地风湿病专科医师的业务进步,惠及了大量基层患者。

关却才让教授团队依托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成立了青海省藏医药浴专科联盟,与县级中藏医医院共同构建中藏医诊疗协作服务联盟,为广大藏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廉价、便捷的中藏医药服务。

李凤珍教授团队开展“名中医八桂行”实践活动,李凤珍教授及其团队走进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开展教学查房、惠民义诊、学术讲座等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传播名中医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为基层医疗机构及群众提供优质的民族医药诊疗服务。

肖长虹教授团队在延续2021年度本团队陈恩生医生定点帮扶挂职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中医院的基础上,2022年度继续派出左芳芳主治医师到怀集县中医院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医疗帮扶工作,推动怀集县中医院管理、医疗技术、科研水平的提升。同时,肖长虹主任、陈恩生副主任医师还定期参与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办的“大医精诚—中医名家走基层”活动,柔性定点帮扶广东省内多家中医医院如潮州市中医院、揭东县中医院等地区县医院,开展风湿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和临床教学查房活动,为基层单位培训风湿病人才近300名,进一步扩大中医风湿病专科队伍,造福各地人民群众。陈平波团队与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签订专科联盟合作协议,通过专科联盟平台系统开展疑难病例会诊、现场手术指导、讲座、教学查房、下乡义诊等活动。刘健名中医工作室成员定期赴亳州市中医院、界首市中医院、蒙城县中医院、凤阳县中医院、霍山县医院等开展扶贫义诊工作活动。彭江云教授团队选派2名中国名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分别对镇雄县中医医院、怒江州中医医院进行帮扶指导。为当地风湿病患者带来高水平诊疗,也带动了当地风湿病专科和专长医师的业务进步,惠及了大量基层患者。

八、科普宣教工作

分会专家成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群众进行知识分享和交流,扩大了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受众人群。

阎小萍教授、孔维萍教授受邀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做了题为“名中医的养骨法”的专题科普讲座。陶庆文教授受邀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做了题为“警惕 最易被忽视的干燥”主题科普讲座。娄玉钤教授团队响应国家号召,大力进行风湿病知识科学普及及帮扶工作。娄玉钤教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进行名老中医谈风湿系列科普风湿病知识,至今已连载42期,得到良好的反响。团队还深入到民权县、中牟县、内乡县、鹿邑县等多地进行义诊、帮扶工作,得到当地群众的积极好评。李凤珍教授团队定期通过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公众号向广大群众宣传疑难风湿病成功治疗案例、壮医治疗风湿病的特色技法等,近年投稿近40篇。每年4月20日世界痛风日及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均举办联合义诊活动,向患者科普痛风及关节炎相关知识。

刘维教授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健康宣教”、“虎跃迎新春,春菜吃起来”、“全面呵护免疫力”、“立夏需滋补、增强免疫力”“健康筋骨 领跑中国”“公益行中国中西医联合防治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推助计划”等多个线上公益科普活动。周淑娟教授先后7次到河南省电视台大医生栏目、河南省电台进行科普宣传,推出科普抖音100多期,在人民群众中大力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宣教中医药治未病思想。肖长虹教授团队先后开展了主题分别为“教你正确认识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活管理”、“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策略”和“类风湿关节炎健康宣教会”等线上、线下风湿病专科科普患教会;并到广东影视台有请大医生栏目录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妙招”的主题科普视频,做品牌科普宣传。预估全年健康宣教人数达2500人,受益人群可达6000人。分会成员抓住“4.20全民关注痛风日”、 “5.12国际纤维肌痛日”等多个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公益科普活动。

八、标准化工作

风湿病分会阎小萍教授牵头,协同关切才让教授、巴雅尔图教授、玉腊波教授申报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项目获得学会立项。

李凤珍教授团队2022年发布了《令扎(强直性脊柱炎)壮医诊疗指南》《令扎(强直性脊柱炎)壮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技术操作规范》3项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团体标准。申报了13项广西地方标准,其中共10项获得立项。2022年申报了《滚克(类风湿关节炎)壮医诊疗指南》《令扎(强直性脊柱炎)壮医诊疗指南》《隆芡(痛风)壮医诊疗指南》《骆芡(骨关节炎)壮医诊疗指南》4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团体标准。2021年获得立项的3项广西地方标准《令扎(强直性脊柱炎)壮医诊疗指南》《壮医针挑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技术操作规范》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拟定于2022年12月召开审定会。

关切才让教授领衔的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团队制定了11种风湿病藏医分型诊治、疗效评价研究、藏医理论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彭江云教授团队2022年立项1部《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定和发布2部少数民族医药治疗痛风的专家共识:《傣医防治拢沙候(痛风)专家共识》、《彝医防治酒脚风(痛风)专家共识》,促进了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应用发展。

九、获得奖励

阎小萍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被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终身成就专家称号;陶庆文教授荣获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称号,被动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陶庆文教授、阎小萍教授团队项目《寒热为纲辨治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科学内涵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刘维教授团队项目《“从毒论治”痛风及其重要并发症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此外,还有很多分会常务理事获得多种奖励,受时间限制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十、专著

汤小虎教授主编出版《傣医临床方药精粹》1部。


十一、总结及2023年计划

2022年风湿病分会工作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学术交流方面,中医、民族医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传承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技术手段、学术思想方面,可以说是如火如荼;学组工作通过科研项目申请立项,使得每个学组都有在研项目;特别是在民族医药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方面,亮点多多,藏医、壮医、傣医、彝医等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将得以用专家共识、技术规范、指南、标准的形式传承下去,特色鲜明,方兴未艾。义诊科普对口帮扶,体现了各位专家大医精诚、德济苍生的工作精神。受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许多分会成员的工作在总结中不能一一列出,亦此向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一并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在2022年中的付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分会将继续发掘并传承民族医药、中医药诊治风湿病的经验,同时做好有民族医药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交流的内涵,进一步加强学组建设工作,努力推动民族医药和中医药的标准化工作。 

2023年风湿病分会将一如既往的在总会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2023年7月在贵阳举办2023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年会,并在各方面继续争取更大成绩,力争比2022年更上一层楼!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

2022年12月16日·北京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