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于2022年8月在长春成立,在总会领导支持和肯定下,经过分会全体理事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此将分会成立来的工作及2023年的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目前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62人,理事259人。
一、2022年非遗分会工作总结
1.2022年8月29日,非遗分会成立大会暨2022传统医药非遗论坛在长春南湖宾馆成功召开。
2.在2022年10月18日在通辽日报上报道了包金山国医大师的“继承传统医学文化激发蒙医整骨新活力”的文章。
3.2022年10月14日分会名誉会长包金山国医大师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凤凰卫视向全球发布了“中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和发展方式,绝不应尝试变成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综合报道。
4.分会副会长、吉林农业大学包海鹰教授主持申报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课题“包金山国医大师的医德医风和蒙医整骨医术及学术思想的多维度传承和多元化传播”获得批准和资助。
5.分会副会长谷献旦教授组织并参与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第二届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6.专家委员会严蔚冰教授荣获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纪念证书。
7.分会执行秘书长严石卿与上海市健促办组织“千人同做,万人同学中医导引”活动,传承中医非遗文化,助力健康上海行动和常态化疫情防控。
10.2022 年 12 月,分会执行秘书长严石卿作为国家级非遗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上海市) 代表性传承人和上海市非遗坐姿八段锦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在上海进博会新闻中心进行了非遗技艺展示和公益教学
11.分会执行秘书长严石卿作为国家级非遗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上海市) 代表性传承人开设讲座、专题培训14项。
12.分会副会长陈秀华组织并参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操作安全研究专业委员2022学术年会并作主旨报告。
13.分会副会长陈秀华受邀参加中国国际中医药论坛暨广东省第三届南药产业大会并作专题报告、展示国家级非遗“岭南陈氏飞针”技艺。
14.北京中疗医学研究院特聘国家级非遗项目摸骨正脊术传承人、分会常务理事郭华教授开展临床实践推广班。
15.分会执行会长斯琴巴特尔内蒙古中蒙医药研究院团队,先后组织各项科技服务活动6次,并组织召开技术培训会议,受益人群达500余人次。
16.分会执行会长斯琴巴特尔内蒙古中蒙医药研究院团队,先后参加第四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等行业培训和产业交流会议20余次。
17.分会会长应达时、副会长阚俊明、陈锐、张吉忠等,理事仇振东、累计义诊4万人次,累计新冠疫情捐款捐物达100余万元。
二、2023年非遗分会工作计划
1.做好自身建设工作:
按时按要求召开理事会和学术年会,2023年非遗年会计划在内蒙古通辽市召开,由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包金山国医大师团队承办;把分会建设好发展好。积极发展会员;完善分会组织架构、学组设置及学组组长人选等,非遗分会申报学组:1). 继续教育学组: 组长:分会副会长阚俊明教授,副组长:分会副会长冯午生教授,组员:严石卿、赵吉忠、郭华。
2)知识产权组:组长:分会常务理事 杨旭律师,副组长: 分会理事乔旭,组员:李海涛、乔旭、华霜。按学组进行相关标准、指南、规范、方案等申报工作。
2.与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达成合作,申报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群策群力,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任出版专职,做好非遗图书出版工作。
3.出版中国第一本传统医药非遗传承教材《传统医药非遗传承和保护》
4.与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合作,促进非遗与文旅产业融合,加快非遗项目推广落地。
5.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会网站等现有宣传工具,对分会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分会影响力。
6.申报学会继续教育项目、举办培训班。
7.积极进行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申报工作。